南昌一高校学生赴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香港一名血液病患者
2015-11-27 11:42:02    点击:

        (转自:江西晨报)昨晚7时55分,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4级中西医临床学(3)班学生戴硕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,而这一次出远门他并不是去游玩,而是去为香港的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,在这个寒冬里献出自己的一份温暖。
        “我是一名医学生,救人是我的职责”
         “2013年6月9日,高考后的第一天,我在吉安市人民广场参加献血活动,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。当时高考刚结束,我印象非常深刻。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回忆起那次“特殊日子”的献血经历,戴硕至今历历在目。
        正是2013年那次献血的血样,戴硕的造血干细胞与香港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,为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。2015年4月16日,戴硕接到了南昌市红十字会的电话,被告知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。刹那恍惚之后,戴硕非常果断地同意了请求,哪怕此时还没有征求家人的意见。
        “我是一名医学生,救人是我的职责,也是极其神圣的事情。我的犹豫和拒绝,会伤害到需要救援的人。因为,那一瞬间,我想到的是躺在病床上的患者。”戴硕笑着解释道,带着小伙子特有的“纯真”。“同意”不意味着不害怕,挂完电话,他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相关信息,并得到了指导老师的专业释疑,确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后,他才安下心来等待。同时,他向学校提出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申请书,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,并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。
        今年10月份,戴硕再次接到通知,香港患者已经具备手术条件,准备接受体检。在南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戴硕前往南昌市第一医院接受了体检。在确定体检结果无异后,经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与南昌市红十字会的积极协商下,正式确定了采集捐献的日程:11月26日从南昌出发前往北京,11月28日开始注射动员剂,12月2日上午开始采集。
        用专业知识打消父母的疑虑
        哥哥从绍兴赶赴北京陪同
        “去捐献造血干细胞,你害怕么?”当记者问到。“其实,我也很害怕。不仅为自己,更为了我的家人,他们需要我健康。”戴硕说。
        接到高配成功的通知后,第一时间里,戴硕打了电话给父母及哥哥姐姐。父亲的态度很犹豫,母亲表示不同意,哥哥姐姐全力支持。他自己通过上网查询、咨询老师、查阅相关图书、自学相关医学知识等多种方式,了解捐献的各种信息。在确定无疑后,他开始一点点耐心地做父母的工作。
       “虽然解释很多,妈妈还是很担心。”关键时刻,身为复旦大学医学教授、戴硕的大伯给出了专业解释并一锤定音:“去,一定要去!”至此,全家的意见趋于统一,戴硕的心更加坚定。
        上周,戴硕特意赶回吉安,回到家里安慰父母,希望用自己的信心让父母安心。“妈妈给准备了好多好吃的,走时还让我带了好多。”戴硕说,他的哥哥将直接从绍兴赶往北京,陪同他完成捐献。
        老师眼中的“好助手”
        同学口中的“好班长”
        朴实、真诚,这是采访时,戴硕给记者留下的印象。据了解,戴硕从大学入学考试一直担任班长一职。在辅导员董辛的眼中,戴硕是一个学习认真、热心公益、富有活力、做事踏实的“好学生”“好助手”。无论是个人、还是班级、学院等,只要有需要,他总是热衷参与其中。
        就在接受采访的空隙,还戴硕拿出手机发信息,安排即将开展的“清洁校园、美化校园”志愿服务活动。今年9月,戴硕被学院聘为班主任助理和学院教务办公室勤工助学岗。
        在同学们眼里,戴硕低调务实,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班长。“其实,我们一直不知道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。他应该早点说出来,让我们与他一同分担。不过这也符合他的性格,别人的事是他的事,他自己的事都自己担着。”同班同学、室友肖冯强谈起戴硕时,还有些“小抱怨”。
         将成为南昌第13例成功捐献者
        首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大学生
         记者了解到,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,是白血病患者治愈的最有效途径,而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在一万分之一到四千分之一之间。我国每年约有3.6万新增白血病病例,中华骨髓库已有志愿者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配型的需要,很多患者都在等待中死去。
        目前,南昌市共有5700多人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,而戴硕即将成为南昌市第13例成功捐献者,也是首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大学生,还是南昌市造血干细胞首次出境的志愿者。


上一篇:2015年南昌市新建区红十字工作首次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
下一篇:湾里区红十字会开展“12.1”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

分享到: 收藏